星期一, 十一月 14, 2005

为张天赐挽颜面,《南洋》社论对小敬仁义款风波讲道理,却扭事实。

昨天(11月13日)晚上买了一分夜报,不买还好,买了过后,又再次深深困扰着我“阿撒”了。

困扰“阿撒”的事是,打着“公信第一,关爱常在”旗帜的《南洋商报》居然动用社论来进一步塑造读者“小敬仁的母亲叶惠雯对义款有私心,张天赐要求监督义款不得要领”的印象。

整篇社论四平八稳,讲述南洋报业基金、香港艺人陈松伶,还有马华公共服务与投诉部主任拿督张天赐如何位登高一呼,以至义款源源而来,然后慢慢不着痕迹的(可以用英文字seamlessly来形容)点出张天赐认为小敬仁家长应公布义款数字,并建议筹款机构根据受益人情况及所需而移交义款,多余的款项可捐给其他急需者,可是小敬仁家长却表明根本“没同意张天赐协助管理义款”,让张氏于记者会上“单方面宣布接管全部义款”,似乎张天赐好心没好报,反而吃了一记闷棍。文中结尾不忘提醒,社会善心人士的捐款,是社会爱心的灌注,所以多余的捐款应该用来惠及其他不幸人士,好象因抢救小敬仁而烧伤的小敬仁舅母。

让我们一起鼓掌,赞许《南洋商报》的大爱和更宏观的视野,还有,还有,别忘了张天赐和南洋报业基金的先知先觉和对义款大公无私的态度。Syabas, Datuk Zhang!
就这样,《南洋商报》的社论用大家都100%不会反对的“必须监督义款的使用”以及“应该让多余义款惠及其他不幸人士”观点,来突出张天赐之前落力筹款,之后积极监督义款去向的大爱与大公风范;再反向衬托出小敬仁双亲(尤其是母亲叶惠雯)处理义款的不透明态度。这就叫做借题发挥,借正义掩饰疏忽。好阴险!

社论罗列了许多大公无私的观点,再把所有大公无私的观点等同于张天赐的处世做法。读者肯定会赞同(至少不会反对)大公无私的观点,所以既然赞同那些观点,没有理由不赞同张天赐的看法。赞同了张天赐的看法,也就等同于赞同张天赐本人。所以,张天赐在这件事情上可以体面下台了。

社论轻描淡写的指出小敬仁家长表明根本“没同意张天赐协助管理义款”。注意这一句“没同意张天赐协助管理义款”,很容易被错误解读为“没同意张天赐大公处理义款的透明化原则”,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小敬仁家长对义款存有私心的第一个直观印象。在这件义款风波上,张天赐本来因为被拒绝全权处理义款基建,而大失颜面,下不了台,人们也难免把小敬仁家长拒绝张天赐的“好意”,与先前马华处理张明添基金的不诚实作风联想在一起。所以在突显了小敬仁家长对义款的“私心”后,《南洋商报》社论就可以“洗脱”马华(当然包括张天赐)在处理钱财上的不良印象,更重要的是为张天赐被拒出一口气!但是,这篇社论的撰稿人可有想到,你为张天赐所设的下台阶,竟是踏在小敬仁的母亲叶惠雯的身上。此时,我想到了一幅狰狞的画面,张天赐踩着叶惠雯的身体下台!《南洋商报》,你于心何忍?!

小敬仁的母亲叶惠雯真的如张天赐所说拒绝公布义款的总额吗?据小敬仁的母亲、《东方日报》,还有《光明日报》的消息指出,在张天赐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由于小敬仁的母亲拒绝向大众公开义款的总额和拒绝马华的好意,马华决定放弃监督义款的前一天,叶惠雯、各媒体记者和负责治疗小敬仁的医院代表已经召开一个会议讨论如何妥善处理义款,会议达成协议成立一个基金来管理义款,基金成员涵盖院方、各媒体代表和小敬仁的家长。在会议上,叶惠雯已经向所有与会者公开私人户头义款的总额,但是,张天赐没有出席这项会议!!!

叶惠雯拒绝向社会群众公开私人户头义款的总额,是害怕不良份子在知道确实的钱财总数后,打起坏主义,因此选择只向院方和各媒体代表公布数额。

但,张天赐因为没有出席这项会议,又因为被拒绝全权处理义款,而在第二天召开记者会发泄怒气。张天赐因为头上少了光环,因而生气,也许是人之常情,但是《南洋商报》有必要赶这淌混水吗?

《南洋商报》的这一篇社论说出了事实,却没有说出事实的全部。我们都认同说出事实是诚实的美德,可是选择性的说出部分事实,却是丑陋的行为。尤其是当正气凛然的说出一大堆正义辞令,然后将它等同于某个个体,来衬托有关个体的清高,却隐瞒该个体的疏失,来贬低一个弱小的女子时。

除了“打着正义旗帜来高捧主子,顺道踩弱女子”之外,我找不到其他的字眼来形容《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