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九月 17, 2007

马华文胆首创的华社四大支柱

从来,我们只听说过华社的三大臂膀或三大支柱是华小、华团与华文报。

不过,在马华历任无能却又嗜权、嗜财党领袖的带头出卖和操弄下,华小被243 和6232英教数理方案逐步侵蚀以母语教学的华校特质;华团方面,不论是宗乡团体、业缘组织、地缘社团乃至宗教堂庙与总会,一律难逃被马华各级党领袖和党员渗透与收编的命运,让马华轻易地协助巫统阻断华社压力团体集结各阶层人士的力量来抗衡国阵政府偏颇施政的民间动员网络;华文报嘛,六年前已经被清清白白、堂堂正正的黄总会长连同其恩师林良实以及报业巨鳄张晓卿用“中华魂”的魅力以及“马青大会椅子”的美学暴力来一次过并吞、消音(顺道让财主一尝报业霸主的销魂)。

近年来,华社三大支柱抑或三大臂膀的声望已经江河日下,已经没有多少人好意思再提及她们。没想到在盛传马华来届大选选情告急之际,马华的文胆居然不可思议的重新诠释华社的支柱,不仅鬼斧神工的把她们从原本的三个变成四个;还不要脸的把多次有份参与几乎瘫痪掉华社三大支柱的马华公会算成华社的支柱之一!

马华文胆真的是平日没好好聆听马华妇女组主席黄燕燕的教诲熟读《弟子规》啊!怪不得只懂得一味向脸皮厚过太空堡垒的黄总会长终身学习干大炮的本领!真的是令人西北倒胃!

不过,更令人禁不住orz佩服的是,被马华笼络成为abang adik的中文报商业同盟《星洲日报》,也巧好在马华文胆杜撰所谓“华社四大支柱”的前一天,特地多加一张篇幅涵盖四大页的大开版纸张,以双封面、双头条的大标题、大照片形式刊登《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郭清江率领星洲高层同仁一起晋见、朝拜巫统副主席兼副首相纳吉,代表华社虚心接受纳吉训话的重点头条新闻。

别小看这一张涵盖四页版面,像遮羞布一样用来遮盖《星洲日报》当天本来已经印好报纸封面的纸张!它,可肩负了转达和赞颂纳吉圣旨的伟大使命!

马来西亚的华社真是何其有幸啊!我们不仅拥有由副执行总编辑不辞劳苦带头恭迎巫统土地王子圣谕的中文报这个主要臂膀,更拥有今日傍晚我们才得悉原来它是贵为华社支柱的马华,从此以后,华社不怕、更不愁吃不了就吃自己兜着走了!阿门!




http://www.nanyang.com/index.php?ch=29&pg=790&ac=770922

天窗亮话:华社的四个资产 2007/09/17 18:16:11

●长弓

大马华社是中港台以外,仍完善承传着中华文化的华人社会;有者甚至说,我国华社所保留的一些传统文化,在中国大陆已不复存在。

大马华社之所以如此独特,笔者认为乃因为它拥有作为其族群堡垒的四个重要资产,即:华教、华团、新村及马华公会。

华教华团新村及马华

华教是大马华社的第一资产,组成华教体系的,包括1千200余所华小、60所独中、国中的华文班和华文学会、国私立大专的中文系和华文学会、华社民办的南方学院、新纪元学院和韩江学院等私立学府。此外,马华文学、以及由多位本地学者组成的本地华社研究学术领域,都可概括于这个资产的体系中。

华团作为大马华社第二资产,涵盖了为数约8千的各华团组织,包括地域性的乡会、血缘性的宗亲会,以及行业性的商会,当然还有无以数计的华人庙宇、寺观等宗教组织,都隶属于华团的体系之中。

为数约450个华人新村,至今在包括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传统行业等方面,在某程度上仍保留着丰富的华人传统文化,是海外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更是大马华社弥足珍贵的第三资产。

笔者把马华公会列为大马华社的第四资产,或许有人不认同,可是如果我们从马华的成立渊源、斗争内容、其自我定位、以及华社对它的期许等方面来看,这个定义是有理可据的。

马华是于1949年由以陈祯禄为首的一班华裔先贤,为了救助当时在英军与马共战争中成为“夹心人”的华人而创立的一个福利机构。马华在较后积极参与政治斗争,才正式成为了政治组织。至今,马华是执政联盟中的第二大党,仍然是大马华人最主要的在朝政治代表。

马华党章阐明“确保马来西亚宪法内华裔之合法权益和利益”、“以合法和符合宪法之方法,促进、维护及争取马来西亚华裔在政治、社会、教育、文化、经济与其他方面之利益”等条款。

从党员结构来看,马华纯粹由大马华人和具有华人血统的公民组成,是代表我国华人的单一种族政党。

1969年大选,失去大多数华人支持后的马华毅然退出政府。如果马华只把本身定位为一个单纯的政党组织,而没有“大马华人的政治代表”的自我期许,当时的它大可继续留在执政联盟,根本没有必要作出如此决定。

不能接受马华变质

最近的马华代表大会,有代表提出了开放马华门户,接受非华裔党员的提议,遭到了众代表的喝倒彩;事实上,跟反对委派不谙华文老师到华小执教、以及其它任何让华小变质的措施一样,华社同样不能接受马华的“变质”。

在本质上,马华是一个“由大马华人所成立、为大马华人而成立”的政治组织。如果说华教、华团与新村是大马华社在教育、文化和经济上的堡垒,那么马华公会就是其政治上的堡垒了。

管子把礼、义、廉、耻称为一个国家的“四维”,缺一维无以成其国;孟子把仁、义、礼、智称为一个人的“四端”,少一端无以成其人。

同样的,华教、华团、新村、马华,又何尝不是大马华社在政、经、文、教上的四大支柱,而缺一无以成其“大马华社”?

星期日, 九月 09, 2007

马华公会第二阶段《终身逃离政治运动》正式开跑!

马华公会第二阶段的逃离政治运动正式开跑!

随着声名狼藉的《终身学习运动》名不改、形不换,在厚脸皮党领袖的主持下,索性连换新瓶的功夫都省却掉,直接大剌剌的用旧瓶装旧酒,广邀媒体记者采访上报上电视,向世人公告我党终身学习运动盎然迈入“拥有实体物质”的第二阶段后,马华文胆为第二阶段《终身逃离政治运动》护航的文宣工作也跟着如火如荼的展开。

黄家定的爱将们虽然也和政治主子一样不感害臊的吹嘘《终身逃离政治运动》的作用和成效,然而做为属下的他们,毕竟还是拥有打工族做事的谨慎与务实,在干大炮之余仍不忘为《终身逃离政治运动》的延续做足准备功夫,包括在各大小中文媒体大量投稿强调永续经营该运动的重要性,以免日后一旦发生任何冬瓜豆腐,由非黄家定、黄家泉兄弟派系的人马接过领导马华的棒子(例如蔡细历),《终身学习运动》还不至于即刻遭逢继任领导班子腰斩的厄运。

为了防堵黄家定一心想藉以名流马华党史的“任内建树”胎死腹中,黄家定的文胆甚至在刊登于《星洲日报》言论版的文宣中吐出以下文字:

## 既是“终身学习”的运动,马华也必须“终身”去推行。如果此项运动有朝一天被划上了句号,也就失去了其“终身学习”的真正意义。 ##

可见,由马华公会大力推广的《终身学习运动》不只在评论人眼中是逃离政治的行径,在许多马华党领袖心中也未能产生预期的共鸣,以致让黄家定的马仔们一直忐忑不安,深怕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旦黄家定大权旁落,本身有份苦心筹划、经营和参与的“终身逃离运动”也将跟着人去计划落空,而不时发动舆论攻势来为该计划保温、造势和护航!

----------------------------------------------

http://www.sinchew-i.com/commentary/index.phtml?sec=15&sdate=&artid=200709090612

终身学习纳入国家政策
updated:2007-09-09 19:04:35 MYT

位於雪州沙登的“南城终身学习中心”,作为马华自2004年推行终身学习运动以来第二阶段计划的标志,在9月1日正式开启使用。

回想3年前马华公会开始推介终身学习运动时,曾招致不少冷言冷语,马华更因此被批评为“逃离政治”。

无论如何,终身学习运动从初期理论建构的概念阶段,3年下来,发展到今天拥有实体物质的具体阶段,以及渐趋系统化和定期性的工作日程,从无到有、由虚到实,让人见证了一份坚持所带来的成果。

终身学习的概念,当然不是马华发明的。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已基本具备了终身学习理念的雏形;宋朝思想家朱熹说:“无一人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地不学,无一物不学”,更与终身学习有著直接的血缘关系。

如果我们再追溯国际上终身学习运动的渊源,此项运动更不是由马华首开先河。

早在1965年,身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成人教育局负责人的法国人郎格朗提出:“学习并非终止於儿童和青年期,而应伴随人的一生持续的进行。”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提出“学会发展”(Learning To Be)的主题报告书中,便特别强调终身教育的理念。联合国提出终身学习的思想后,国际社会给予了巨大关注,许多国家把它列入发展策略,有者甚至立法加以确定。

例如,法国於1972年通过了《终身教育法》、美国於1976年通过《终身学习法》、日本於1990年通过了《终身学习振兴法》、而台湾也在2002年通过了《终身学习法》;欧盟还曾经把1996年拟定为终身学习年。

由此观之,作为经已受一些先进国接纳为具体政策的理念,马华推动终身学习运动到底可否被看作是逃离政治的行为,委实还值得商榷。

无论如何,笔者始终认为,只要此项运动确实能造益人民、贡献社会,“逃离政治”与否,也并不那麽重要了。

如果终身学习运动由民间组织,而非马华所推动,或许将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只不过,由作为执政党之一的马华去推行,在资源和动员上无疑是拥有更多优势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刚出炉的《高教蓝图》阐明,政府将通过成立国家终身学习委员会拟定国家终身学习政策,向人民推广终身学习的精神。具体的策略包括,政府将在2008年首季设立国家终身学习委员会及州终身学习委员会,接著制定全国终身学习政策及拟订终身学习大方向。

此外,甫於上周提呈的《2008财政预算案》,为了鼓励人民终身学习,政府将让所有修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可扣税至最高5000令吉。

终身学习思想正式纳入国家政策,这或许可算是马华自推动终身学习运动以来的“意外收获”吧?

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但到底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马华把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一项具实际意义的群众运动去推动,不失为一个尝试。

既是“终身学习”的运动,马华也必须“终身”去推行。如果此项运动有朝一天被划上了句号,也就失去了其“终身学习”的真正意义。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墨工 2007.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