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公会第二阶段《终身逃离政治运动》正式开跑!
马华公会第二阶段的逃离政治运动正式开跑!
随着声名狼藉的《终身学习运动》名不改、形不换,在厚脸皮党领袖的主持下,索性连换新瓶的功夫都省却掉,直接大剌剌的用旧瓶装旧酒,广邀媒体记者采访上报上电视,向世人公告我党终身学习运动盎然迈入“拥有实体物质”的第二阶段后,马华文胆为第二阶段《终身逃离政治运动》护航的文宣工作也跟着如火如荼的展开。
黄家定的爱将们虽然也和政治主子一样不感害臊的吹嘘《终身逃离政治运动》的作用和成效,然而做为属下的他们,毕竟还是拥有打工族做事的谨慎与务实,在干大炮之余仍不忘为《终身逃离政治运动》的延续做足准备功夫,包括在各大小中文媒体大量投稿强调永续经营该运动的重要性,以免日后一旦发生任何冬瓜豆腐,由非黄家定、黄家泉兄弟派系的人马接过领导马华的棒子(例如蔡细历),《终身学习运动》还不至于即刻遭逢继任领导班子腰斩的厄运。
为了防堵黄家定一心想藉以名流马华党史的“任内建树”胎死腹中,黄家定的文胆甚至在刊登于《星洲日报》言论版的文宣中吐出以下文字:
## 既是“终身学习”的运动,马华也必须“终身”去推行。如果此项运动有朝一天被划上了句号,也就失去了其“终身学习”的真正意义。 ##
可见,由马华公会大力推广的《终身学习运动》不只在评论人眼中是逃离政治的行径,在许多马华党领袖心中也未能产生预期的共鸣,以致让黄家定的马仔们一直忐忑不安,深怕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旦黄家定大权旁落,本身有份苦心筹划、经营和参与的“终身逃离运动”也将跟着人去计划落空,而不时发动舆论攻势来为该计划保温、造势和护航!
----------------------------------------------
http://www.sinchew-i.com/commentary/index.phtml? sec=15&sdate=&artid=200709090612
终身学习纳入国家政策
updated:2007-09-09 19:04:35 MYT
位於雪州沙登的“南城终身学习中心”,作为马华自2004年推行终身学习运动以来第二阶段计划的标志,在9月1日正式开启使用。
回想3年前马华公会开始推介终身学习运动时,曾招致不少冷言冷语,马华更因此被批评为“逃离政治”。
无论如何,终身学习运动从初期理论建构的概念阶段,3年下来,发展到今天拥有实体物质的具体阶段,以及渐趋系统化和定期性的工作日程,从无到有、由虚到实,让人见证了一份坚持所带来的成果。
终身学习的概念,当然不是马华发明的。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已基本具备了终身学习理念的雏形;宋朝思想家朱熹说:“无一人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地不学,无一物不学”,更与终身学习有著直接的血缘关系。
如果我们再追溯国际上终身学习运动的渊源,此项运动更不是由马华首开先河。
早在1965年,身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成人教育局负责人的法国人郎格朗提出:“学习并非终止於儿童和青年期,而应伴随人的一生持续的进行。”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提出“学会发展”(Learning To Be)的主题报告书中,便特别强调终身教育的理念。联合国提出终身学习的思想后,国际社会给予了巨大关注,许多国家把它列入发展策略,有者甚至立法加以确定。
例如,法国於1972年通过了《终身教育法》、美国於1976年通过《终身学习法》、日本於1990年通过了《终身学习振兴法》、而台湾也在2002年通过了《终身学习法》;欧盟还曾经把1996年拟定为终身学习年。
由此观之,作为经已受一些先进国接纳为具体政策的理念,马华推动终身学习运动到底可否被看作是逃离政治的行为,委实还值得商榷。
无论如何,笔者始终认为,只要此项运动确实能造益人民、贡献社会,“逃离政治”与否,也并不那麽重要了。
如果终身学习运动由民间组织,而非马华所推动,或许将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只不过,由作为执政党之一的马华去推行,在资源和动员上无疑是拥有更多优势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刚出炉的《高教蓝图》阐明,政府将通过成立国家终身学习委员会拟定国家终身学习政策,向人民推广终身学习的精神。具体的策略包括,政府将在2008年首季设立国家终身学习委员会及州终身学习委员会,接著制定全国终身学习政策及拟订终身学习大方向。
此外,甫於上周提呈的《2008财政预算案》,为了鼓励人民终身学习,政府将让所有修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可扣税至最高5000令吉。
终身学习思想正式纳入国家政策,这或许可算是马华自推动终身学习运动以来的“意外收获”吧?
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但到底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马华把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一项具实际意义的群众运动去推动,不失为一个尝试。
既是“终身学习”的运动,马华也必须“终身”去推行。如果此项运动有朝一天被划上了句号,也就失去了其“终身学习”的真正意义。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墨工 2007.09.09)
随着声名狼藉的《终身学习运动》名不改、形不换,在厚脸皮党领袖的主持下,索性连换新瓶的功夫都省却掉,直接大剌剌的用旧瓶装旧酒,广邀媒体记者采访上报上电视,向世人公告我党终身学习运动盎然迈入“拥有实体物质”的第二阶段后,马华文胆为第二阶段《终身逃离政治运动》护航的文宣工作也跟着如火如荼的展开。
黄家定的爱将们虽然也和政治主子一样不感害臊的吹嘘《终身逃离政治运动》的作用和成效,然而做为属下的他们,毕竟还是拥有打工族做事的谨慎与务实,在干大炮之余仍不忘为《终身逃离政治运动》的延续做足准备功夫,包括在各大小中文媒体大量投稿强调永续经营该运动的重要性,以免日后一旦发生任何冬瓜豆腐,由非黄家定、黄家泉兄弟派系的人马接过领导马华的棒子(例如蔡细历),《终身学习运动》还不至于即刻遭逢继任领导班子腰斩的厄运。
为了防堵黄家定一心想藉以名流马华党史的“任内建树”胎死腹中,黄家定的文胆甚至在刊登于《星洲日报》言论版的文宣中吐出以下文字:
## 既是“终身学习”的运动,马华也必须“终身”去推行。如果此项运动有朝一天被划上了句号,也就失去了其“终身学习”的真正意义。 ##
可见,由马华公会大力推广的《终身学习运动》不只在评论人眼中是逃离政治的行径,在许多马华党领袖心中也未能产生预期的共鸣,以致让黄家定的马仔们一直忐忑不安,深怕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旦黄家定大权旁落,本身有份苦心筹划、经营和参与的“终身逃离运动”也将跟着人去计划落空,而不时发动舆论攻势来为该计划保温、造势和护航!
----------------------------------------------
http://www.sinchew-i.com/commentary/index.phtml?
终身学习纳入国家政策
updated:2007-09-09 19:04:35 MYT
位於雪州沙登的“南城终身学习中心”,作为马华自2004年推行终身学习运动以来第二阶段计划的标志,在9月1日正式开启使用。
回想3年前马华公会开始推介终身学习运动时,曾招致不少冷言冷语,马华更因此被批评为“逃离政治”。
无论如何,终身学习运动从初期理论建构的概念阶段,3年下来,发展到今天拥有实体物质的具体阶段,以及渐趋系统化和定期性的工作日程,从无到有、由虚到实,让人见证了一份坚持所带来的成果。
终身学习的概念,当然不是马华发明的。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已基本具备了终身学习理念的雏形;宋朝思想家朱熹说:“无一人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地不学,无一物不学”,更与终身学习有著直接的血缘关系。
如果我们再追溯国际上终身学习运动的渊源,此项运动更不是由马华首开先河。
早在1965年,身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成人教育局负责人的法国人郎格朗提出:“学习并非终止於儿童和青年期,而应伴随人的一生持续的进行。”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提出“学会发展”(Learning To Be)的主题报告书中,便特别强调终身教育的理念。联合国提出终身学习的思想后,国际社会给予了巨大关注,许多国家把它列入发展策略,有者甚至立法加以确定。
例如,法国於1972年通过了《终身教育法》、美国於1976年通过《终身学习法》、日本於1990年通过了《终身学习振兴法》、而台湾也在2002年通过了《终身学习法》;欧盟还曾经把1996年拟定为终身学习年。
由此观之,作为经已受一些先进国接纳为具体政策的理念,马华推动终身学习运动到底可否被看作是逃离政治的行为,委实还值得商榷。
无论如何,笔者始终认为,只要此项运动确实能造益人民、贡献社会,“逃离政治”与否,也并不那麽重要了。
如果终身学习运动由民间组织,而非马华所推动,或许将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只不过,由作为执政党之一的马华去推行,在资源和动员上无疑是拥有更多优势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刚出炉的《高教蓝图》阐明,政府将通过成立国家终身学习委员会拟定国家终身学习政策,向人民推广终身学习的精神。具体的策略包括,政府将在2008年首季设立国家终身学习委员会及州终身学习委员会,接著制定全国终身学习政策及拟订终身学习大方向。
此外,甫於上周提呈的《2008财政预算案》,为了鼓励人民终身学习,政府将让所有修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可扣税至最高5000令吉。
终身学习思想正式纳入国家政策,这或许可算是马华自推动终身学习运动以来的“意外收获”吧?
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但到底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马华把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一项具实际意义的群众运动去推动,不失为一个尝试。
既是“终身学习”的运动,马华也必须“终身”去推行。如果此项运动有朝一天被划上了句号,也就失去了其“终身学习”的真正意义。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墨工 2007.09.09)
<< Home